最近家里的鱼缸过滤器和过滤袋之间的连接器坏了,造成链接不牢固。过滤袋偶尔会掉下来,所以需要更换。今天刚好要到五金市场附近办事,所以打算购置一个相关的零件进行维修。零件是一个常用的1寸大小水管紧接环。

来到五金店,我直奔主题向老板描述需要的零件。老板把零件拿出来,确认合适后,劲直问我要多少个。因为是自用的,所以我说只要1个。老板报价要5块钱。我还价说好像有点贵,能不能便宜一点。老板拒绝说不行,就这个价格。然后,我说不要了。此时看到老板的表情,应该是对我的反应有点错愕。所以,最后交易没有成功,我便离开了。

后来,我在首富家花了3块钱包运买了2个一样尺寸的零件,过两天应该会到货。现在回想这个事情,感觉挺有意思的。

按我推算,这个零件的实际成本应该是3毛钱左右。合理的零售价在1块钱以内。而实体店的老板卖我5块钱,可以说毛利已经是10多倍了。按照一般零售业毛利率在50%已经是非常高了,所以,我对这么高的价格进行还价也不算强人所难。然而,老板的高定价也有他的理由:实体店固定支出需要进行成本摊销。这个定价在普通的交易行为来看,好像没有太大问题。毕竟是金额很小的一笔交易,即使是多么的不合理,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再贵,也只是5块钱。所以,老板最后的错愕,我也是能理解的。

话题又回到我身上,我为何不买账了呢?因为我心理价格是2块钱。首先,剥去成本,毛利已经是1块7了,毛利率500%多。这个指标在很多行业中,难以找到这样好的买卖。所以,如果我还要5块钱去完成这桩交易的话,虽然交易额很小,但在指标上我是吃亏了的。其次,我对这个产品的需求并非刚需,还有合理的等待时间,所以在需求时效性上并无迫切性,因此我拒绝了这次交易。

交易谈判博弈中,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并不合理的。随着交易平台和工具的便捷化,这种不合理性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少。无论是老板或者消费者,都应该在一个良性的市场里面活动。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