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玩物益智 下的文章

需求

对于偏爱折腾电子产品的中年男人,拆装电子设备的工具必须配置齐全的。不过,由于使用率偏低,而且受成本因素影响,我至今未增设点焊机。

近日,常使用的短途出行工具GY6小型摩托车频繁出现打火不顺畅的故障。经过排查是电瓶故障引起的,因使用率偏低(一周大概骑行2天,总路程大概10KM),电瓶由于长时间无法及时进行充电,长期亏电损耗导致的容量下降,一般解决方案是修复或者更换新电瓶。观察电瓶生产日期,使用仅大半年,不至于会出现电瓶内部隔板损坏的情况,倘若直接更换有点浪费,因此尝试使用电瓶脉冲修复工具对其进行修复。经过数个小时的修复工作,电瓶容量虽恢复到能用水平,但实测撑不过超一周的停车自然损耗。每次出现亏电无法打火情况便需要拆卸电瓶回家进行数小时修复充电,显然这不是科学解决方案,眼下购置应急启动电源成为一个优选方案。
GY6电瓶

优选法拉电容方案

常见的应急启用电源方案:

方案一:锂电池电芯

这个方案和日常用的移动充电宝类似,使用锂电池作为电源,提供较大电流输出实现启动车辆的效果。还有一个优点,日常不用的情况下,还能当充电宝使用。缺点也比较明显,和锂电一样需要定期对其进行充放电维护,且日历寿命较短。

方案二:法拉电容

这个方案使用多个大容量法拉电容进行串并链接组合使用,提供短时间大电流输出实现启动车辆的效果。优点是寿命长,日常无需维护,因此无法当充电宝使用。缺点也比较明显,需要先进行充电后才能使用,充电后能使用次数较少。

应急充电宝技术原理是提供短时间大电流输出,这和点焊机是一致的,因此两个需求的方案可以综合一起进行筛选。因为日常车辆维护会对电瓶健康情况进行检查,这些年需要小车进行应急启动的次数真的屈指可数,而且目前汽车保险公司均免费提供汽车搭电服务,因此个人自备应急启动电源作为汽车应急使用算是伪需求。

方案容量充电时间寿命单次可用价格
锂电芯≥8000mha5V2A,≥4小时3-5年充电一次500焊¥150
法拉电容摩托车50F,小车200F电源16V5A:50F,3分钟;200F,12分钟;10年单次焊接回电大概1-2秒50F,¥60,只能启动摩托车;300F,¥200,大部分汽车

综合上表,最终我选择50F的超级电容方案,实测能启动3次摩托车,点焊基本能秒回电。如果本身有应急启动电源,直接买点焊板会更划算。

组装和物料费用

物料参数价格渠道备注
法拉电容2.7V,6串,带均衡板60海鲜市场
充电板16V5A5.3首富家
外壳200x120x1139.7首富家
端子EC5x1,XT60Ex1,18首富家、PDD
电压表DC4-100V4.6首富家
点焊板K838PDD
搭电钳EC5,50CM15PDD
192

电容预充电

点焊板

组装前调试

焊接2个21700试手

组装了个充电宝

建议和提醒

DIY电子产品有风险,并不适合大部分人使用,综合成本并没有太大价格优势,请谨慎选择。如无法评估自身动手能力,请选择合格的厂家生产的成品。


接上次硬撸ROS失败。平衡需求和成本预算,最终还是决定选择虚拟机方案。

硬件选择

需求:

  1. 设备放置在弱电箱
  2. 作为家庭互联网接入的主要设备,同时兼顾局域网设备通信的核心路由及数据交换服务
  3. 满足宽带双拨的千兆解决方案

通过上述需求分析,进行简单筛选。主流工控方案,N5105和N100进入了我的最终抉择名单中。通过性能对比,N100方案比N5105方案领先那么一丢丢,成本也贵约莫100块。通过和博友往记的讨论,最终敲定了N100方案,主要是基于自身对ROS的特殊使用需求。

具体配置如图:

N100配置

伪开箱

目前首富家开售的N100方案分为两类:一类是小主机;另一类是工控机。观感主要区别在于外扩接口的差异。由于我需求的主要功能是用作软路由,因此选择4网口版本。外观照片走一波:

蓓控N100

蓓控N100_散热器

蓓控N100_前面板

蓓控N100_网口

安装部署

开箱后进行简单硬件测试,没有发现问题,开始装机。

内存测试

厂家预装了iKuai软路由系统,其实一般家用应用需求其实也能满足,但我是个爱折腾的人,目标自然是ROS。由于设备单跑ROS性能相对会比较富余,因此我决定以虚拟机方式部署ROS,作为前瞻部署为日后功能扩展预留空间。母鸡系统使用的是自己比较熟悉的PVE。

轻车上路,很快就安装完了。
PVE

简单配置了ROS,并进行一些基本测试,基本满足日常使用需求。没有出现之前使用WR330撞到硬件性能墙的问题。

ROS

网络测速也能跑满运营商的宽带。
测速

2.5G网口也能聚合到局域网交换机上跑满端口带宽
聚合测速

待机功耗也在预期范围内

功耗

使用感受

经过1个月的使用,基本能满足家里日常使用需求。

在选择前博友往记也曾提醒过我N100发热量比较大,若放在家里的媒体箱可能应付不来。刚开始我还想一个TDP不是只有6W的小盒子,能有多少热量?

结果现实狠狠给我一记大嘴巴。广州今年夏天确实比较热,放媒体箱一天不到就热挂了。一摸散热外壳,这温度能烤鸡蛋牛排。最后硬着头皮给媒体箱加装散热风扇,顺便改造媒体箱风道,机器的外壳温度才终于稳定在50度以内。

总体而言,本次折腾达到预期。


前言

前段时间搬家,对家庭网络进行重新部署。由于目前正在使用丐版mbp,外部存储空间需求显得十分紧迫,所以把部署nas的计划进行提前。品牌nas非常好,除了贵。因此追求性价比的我(垃圾佬)自然选择了DIY方案。

天生好大喜功的性格,让我在硬件选择上容易吃亏。几十块一个CPU,不香吗?查了一下,老伙计E5系列居然还有TDP是45W的低功耗产品勘误: E5-2630LV4 TDP: 55W,但价格是普通版本的几倍,忍了!于是在低价和好奇心驱使下,我上马了x99方案。

CPU

功耗难题

装机

配置清单

万能的海鲜市场,配置很容易拿到。作为资深垃圾佬,这种装机配置自然也没有什么难度,手到拿来。

上机图(又不是二次元,插线那些就不讲究了😀)

插电,开机。

风扇狂转,一摸CPU散热器,能煎牛排了。坏了!功耗肯定不低。于是拿出功率计一测,功率在50-70间不断的跳变。这待机功耗也太吓人了吧,说好的TDP 45W呢?

怀着忐忑的心情把PVE安装上,功耗也是这样。

节能方案

为了不白交冤枉钱,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节能方案。有的直接下定论:都服务器CPU了,能耗都不是主要考虑的问题。

这好像也对。

但是家用这机器,裸机(含万兆光口网卡,待机功耗约 8W)就上到50W+就太坑人了,如果多带几个硬盘,轻松到100W,一天2.4度电。这功耗确实夸张了。

后来看到有老哥说可以通过关闭内核降低能耗。目前确实在大部分使用场景下没有刚需使用到10核的情况。于是我测试了一下几个内核方案,全开10核,6核,和4核。发现待机功耗几乎没有变化。回头想想这逻辑不对,牙膏厂虽然挤牙膏多年,但是服务器市场一直是他们重视的大头,肯定是有自动模式弹性配置内核数量以应对功耗问题,而无需人手操作限制的。所以手工关闭内核数量能降低峰值能耗,而无法降低待机能耗。这操作显然和我需求不相关。
6核

10 核

解决方案

前面那些不靠谱的乱设置浪费了一些时间。我整理了一下思路后,专心看主板BIOS的能耗配置选项,发现服务器对这方面还是非常全面的,而且 HP 主板 BIOS 的提示信息也比普通家用主板 BIOS 要详尽很多,基本不用看手册便能完成大部分设置。

bios设置

于是,我按照BIOS里面的选项提示,把能耗设置成最低模式:包括内存限定在1333,关闭内存交错,关闭不需要的PCIe通道等。待机功耗下降到35W左右的合理水平。

后来配合自己的需求设置相应的能耗方案,目前待机能耗在 38W 左右。内核和内存性能上,我没有做出妥协,日后加载硬盘设备后,总体功耗预计在 50W 左右。能耗 1 天约 50W x 24h = 1.2度电,以第三档电费 0.9元/度 算,日电费约1.08 元,月电费约32.4 元,年电费约388.8元。这样算下来也算一笔不小的开销了。

配置后功耗

后话

从能耗方面而言,X99 方案并不适合大部分家庭用户使用。当然在性能和扩展性方面近乎是不可匹敌的,特别是对 PCIe 扩展的需求。最后,回到最基本,需求才是方案选择的核心。普通用户还是建议直接选择品牌 NAS。


前言

前段时间,发小致电我寻求帮助。事因其从事外贸行业,和境外客户通信大多使用互联网方式。基于国情,近期出口网络质量不如人意,其公司有相关的方案,但家里收发邮件都存在一定困难。需求明确,用于收发邮件,邮件系统在境外。对于此类需求不大的应用场景,普通软路由便能解决,但由于是家用,所以还需要无线等功能。兼顾性价比,计划帮他找能刷 openwrt 的家用路由器。

入手亚瑟AX1800 PRO

简单查了下能刷 openwrt 的设备,首选江湖人称“刷机小王子”的友华WR330,后来发现 ROM 只有 16M ,这对于有科学需求而言,就不是很方便了。

近期由于运营商进一步打击滥用个人带宽行为,导致出现一小波 PCDN 矿难的情况,这说不定是一个机会。我在海鲜市场蹲了半天,80 块收到了一台狗东亚瑟AX1800 pro,64G 版本,性能比“刷机小王子”强不少。具体配置参数如下:
亚瑟AX1800PRO

AX1800 Pro采用的CPU是高通的IPQ6000,四核心频率1.2GHz,64位 ARM Cortex-A53架构,14nm制程,内置1.5GHz NPU(network processing unit),算力11040DMIPS;内存512MB内存;还有64/128/256G闪存,还可以通过USB3.0接口外接移动硬盘或U盘的扩展存储;无线参数方面,2.4G支持最高速率574Mbps(2x2mimo 40MHz频宽),5G最高速率1201Mbps(2x2mimo 80MHz频宽)。

刷机

这个设备的刷机教程,网上大部分都不是太完整。看评论说是比较忌讳狗东,因为便宜拿了本来用来做 PCDN 的设备做其他事情,损害到他的利益。我刷机主要参考了恩山大佬收集的资料顺利完成的,资料有些适合,有些可能不适合,所以这个刷机操作建议有一定动手能力的人进行,切忌盲目刷机。材料在阿里云盘,可以点击这里下载。同时也参考了张大妈某位值友的物理拆机教程

亚瑟 AX1800PRO 拆解后主板

刷机总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刷uboot;第二部分刷固件。综合上面的两个教程基本能顺利完成。我补充一些自己遇到的问题(主要是 MacOS 的处理方案):

USB to TTL 模块的选择和使用

匹配的是 CH340G 串口模块。该模块在 MacOS Sonoma 使用免驱,没有遇到任何问题。杜邦线使用 3 条,不用管串口转换器电压是5V还是3.3V,不要接电源那路线直接主板供电,接线方式如下:

TTL主板
GNDG
TXDR
RXDT

CH340G

AX1800主板预留了 TTL 调试孔,但没有安装针脚。用几个牙签把杜邦线塞进进孔里固定。TTL 接 USB,电脑网口接 AX1800 LAN网口,通电后 TTL 调试器开始跑马灯就表示正常了。

TTL方式链接调试

MacOS使用 TTL 刷机方法

MacOS 自带终端和 tftp 服务器 ,无需像 Windows 那样还需要配套的刷机程序。访问串口的方法:

在终端(有条件也可以用Termius)输入下列命令,找到你的 com 设备,不行就拔插USB TTL 对比测试找出来

    ls /dev/tty.*

通过 screen 命令访问你的 TTL

    screen /dev/tty.[yourSerialPortName] [yourBaudRate]

例子:

    screen /dev/tty.usbserial-A6004byf 9600

使用内置tftp服务器就更简单了:

tftp默认目录在 /private/tftpboot(建议将该目录权限设置为777)

    # chmod whole folder to 777
    sudo chmod -R 777 /private/tftpboot

合并固件

我使用的 iStoreOS 固件是 L大 制作的,下载地址在这里

刷完 uboot 后,通过 uboot 的 web 方式刷入 istoreOS 固件。刚开始,我误以为只要刷入 rootfs 部分即可。结果刷完后,路由器不断重启。通过先刷 kernel 分区再刷 rootfs 分区依旧不行。后来尝试把两个固件合并成一个固件刷进去就成功了。windows 合并的方式是通过软件 ubin。而 MacOS 则直接通过系统自带的 dd 命令完成:

    dd if=$BOOT_BIN >>$IMG_NAME

其中$BOOT_BIN是kernel固件文件名,$IMG_NAME是rootfs固件文件名。最后得到的rootfs固件直接通过 uboot 的网页方式刷进去即可。如果懒得合并也可以使用我合并好的固件直接刷进去,点击这里下载

扩展overlay分区

iStoreOS 顺利运行起来,但是 overlay 分区只有 4M,这样跑啥都不行,网上教程很多,具体操作可以搜索一下。这里总结下大概得扩容思路:

  1. 把原来overlay分区的内容备份到新分区上;
  2. 解挂原来overlay分区;
  3. 重新挂载新分区作为overlay分区。

实测/dev/mmcblk0p27分区是用于存放 PCDN 缓存作用的,因此可以直接清空它。但是由于运行在虚拟分区表上,无法对该分区直接修改,同时我发小对docker 服务没有要求,因此我直接把/dev/mmcblk0p27清空了,作为新的 overlay 分区。

AX1800分区

iStoreOS分区

小结

至此,刷机工作全部完成。经过几个小时测试,工作稳定,有线无线方式都正常。开通科学功能,CPU 占比也稳定范围。这次算是小成本解决了需求。

iStoreOS


前言

自从撸上软路由后,一直使用ROS作为家庭网络的骨干路由系统。近期由于搬家,需要对网络重新部署。ROS 自然成为部署主路由系统的首选。为便于管理和节省连通距离,此前一直使用 ALL IN ONE 模式部署相关服务系统,ROS 以虚拟机模式运行在 NAS 中。虽然管理方便,但是稳定性容易受到母鸡影响,导致整个网络瘫痪,家里连普通的上网都受到影响。因此,在部署新网络环境时,我优先考虑把 ROS 独立出来,首选方案是硬件 ROS 设备。

购入RB450G

宽带只有300m,接入需求不大。此前使用虚拟机跑ROS,只分配1C256M资源,从来没有出现过性能瓶颈问题,因此主观地认为,简单的家庭网络响应对 ROS 并不会形成网络瓶颈。 基于这些预设前提,我在海鲜市场花了100 多入手了一台二手RB450G,带 L5 授权的 4 口千兆硬件软路由。

RB450G

把光猫切换到桥接模式,使用 ROS 进行拨号,链接好像都正常,但是刷视频什么的总感觉有点卡卡的。进行简单网络测速,300m 的宽带,运营商测速结果为 100m 左右,速度不达标!刚开始还以为更换设备时候不小心把光纤折弯过出现了线损的情况。后来直接用光猫拨号测试,结果是速度正常,所以判定问题出现在内部网络。于是我把开发商预埋的网线全部换成 Cat6A ,重新再测速,结果还是一样。因此,问题就落在 RB450G 身上了。

友华WR330刷ROS

为确认网络瓶颈是否真由RB450G引起的,我决定做个对比测试。此前,我 30 块收到个江湖号称“刷机小王子”的路由器:友华WR330,正好它能刷 ROS。因此,轻松地完整抄袭了恩山大神的作业,把 ROS 刷进去,并申请了个免费的 L1 授权。

RB450G硬件信息

友华WR330硬件信息

从配置信息不难发现,两个设备是不同时代的产物,CPU 性能应该差别巨大。

测速

使用 ROS 自带的带宽测试工具进行测试。该功能是通过两个 ROS 系统进行链接,测试两设备间的性能和网络状况,有点类似 iperf3。
友华WR330连RB450G测试结果
从结果可知,WR330连RB450G,带宽只能去到 338Mbps,此时其 CPU已经被完全占用,相反 WR330 只占用一半左右,而且只是使用单收或单发模式,如果使用同时收发模式测试,速度只去到几十 Mbps。换 RB450G 连 WR330,速度就只剩 100Mbps 左右。上面的结果很好地解释了为何刷视频会出现一点卡卡的感觉,因为流量峰值出现的时候,RB450G遇到运算瓶颈。

为印证上面的结论,我还专门爬了一下ROS 论坛的信息,发现果然在2013 年已经有大佬提过类似问题,而官方人员回应答案是 :RB450G 实际应用建议的带宽是40-50MBps(约为320-400Mbps),对于超过这个数值的需求,建议更换性能更好的设备……啊,屈指一算它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产品了。

官方建议的应用范围

问题与解决方案

基于前面的测试结果,我把 WR330 更换掉 RB450G,再次进行网络测试,结果和光猫拨号相近,速度达标。
测速结果

作为主路由,L1 授权功能太少,单独购买其他等级授权确实负担不起。想来想去,还是回到虚拟机那条老路了,毕竟性能和授权都不是问题。

这个坑同时教育了我:捡垃圾,要做好功课。不然,还是花钱走正规途径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