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里的鱼缸过滤器和过滤袋之间的连接器坏了,造成链接不牢固。过滤袋偶尔会掉下来,所以需要更换。今天刚好要到五金市场附近办事,所以打算购置一个相关的零件进行维修。零件是一个常用的1寸大小水管紧接环。

来到五金店,我直奔主题向老板描述需要的零件。老板把零件拿出来,确认合适后,劲直问我要多少个。因为是自用的,所以我说只要1个。老板报价要5块钱。我还价说好像有点贵,能不能便宜一点。老板拒绝说不行,就这个价格。然后,我说不要了。此时看到老板的表情,应该是对我的反应有点错愕。所以,最后交易没有成功,我便离开了。

后来,我在首富家花了3块钱包运买了2个一样尺寸的零件,过两天应该会到货。现在回想这个事情,感觉挺有意思的。

按我推算,这个零件的实际成本应该是3毛钱左右。合理的零售价在1块钱以内。而实体店的老板卖我5块钱,可以说毛利已经是10多倍了。按照一般零售业毛利率在50%已经是非常高了,所以,我对这么高的价格进行还价也不算强人所难。然而,老板的高定价也有他的理由:实体店固定支出需要进行成本摊销。这个定价在普通的交易行为来看,好像没有太大问题。毕竟是金额很小的一笔交易,即使是多么的不合理,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再贵,也只是5块钱。所以,老板最后的错愕,我也是能理解的。

话题又回到我身上,我为何不买账了呢?因为我心理价格是2块钱。首先,剥去成本,毛利已经是1块7了,毛利率500%多。这个指标在很多行业中,难以找到这样好的买卖。所以,如果我还要5块钱去完成这桩交易的话,虽然交易额很小,但在指标上我是吃亏了的。其次,我对这个产品的需求并非刚需,还有合理的等待时间,所以在需求时效性上并无迫切性,因此我拒绝了这次交易。

交易谈判博弈中,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并不合理的。随着交易平台和工具的便捷化,这种不合理性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少。无论是老板或者消费者,都应该在一个良性的市场里面活动。

以上。


刚开始写博客的时候,我会每天翻阅大量的信息。然后找一个合适的主题,按照一定的写作架构,把文章内容填充完毕。从而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我不清楚这样的写作模式是否规范,不过作为业余文字爱好者而言,我自觉通过这个方法能比较容易的书写完成一篇文章。

而对于写作的启蒙,我简单思索了一下,应该是源自我小学时期的语文老师。记得那个时候我四年级,而小学的文体一般以记叙文为主。顺畅的描述一个事情,外加一点修辞方法是拿分的关键。有次学期中段考试,考题作文的要求是:描述课间十分钟的情景。我一口气就把200字的小短文写完,笔尖几乎和我的思想同步,我现在依然能记得那种感觉。事后,老师拿我的文章向全班同学读了一遍,并且当众做出表扬。这事情对于年幼的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往后,我爱上了阅读和写作。

离开学校生涯,步入职场后。能为写作分配的时间和精力,已经显得十分有限,博客也几乎不再更新。平常最常书写的是单位的公文。公文写作多少显得生硬,一般都是直接套架构写作。更多的情况还是,按照老框架填写新内容,完全不需要做文体架构调整。这无疑是相当的枯燥且乏味。但是,这就是生活的苟且。

前些天,翻看了自己很久前写的日记和博客。忽尔发现,自己很多有价值的想法在生活中丢失了。如果不及时的记录下来,思想就像夜空中的流星,稍瞬即逝。路在当下,当重拾行囊,把写作的习惯坚持住。

以上。


由于好奇心重而且比较贪玩,喜欢尝试不同的东西。也为便于记录生活,很久前我还部署了一个专门用于存放手机随手拍照片的博客。该博客是基于WordPress系统,地址:https://www.ccchen.com

因为访问量非常低,而且也不想再倒腾备案的事情。所以,我决定让它留在linode上,毕竟还有4个多月的免费使用时间呢:D。

今天抽空把digitalocean上的系统删掉,顺便把linode上的WordPress修整了一下。主要是作提高访问速度和风格简单的修正处理。

1、图片用了又拍云的免费CDN加速功能。为了节省系统资源没有用外接插件,直接在风格的模板函数文件functions.php头部加入了下面的代码。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把CDN_HOST的值替换你的cdn地址即可。

    //将本地图片地址替换为CDN地址
    define('CDN_HOST','//ccchen.gdcn.net');
    add_filter('the_content','z_cdn_content');
    function z_cdn_content($content){
        return str_replace(home_url().'/wp-content/uploads', CDN_HOST.'/wp-content/uploads', $content);
        }
        add_filter('wp_get_attachment_url','z_get_attachment_url',10,2);
    function z_get_attachment_url($url, $post_id){
        return str_replace(home_url(), CDN_HOST, $url);
        }
    add_filter( 'post_thumbnail_html', 'cdn_post_image_html', 10, 3 ); 
    function cdn_post_image_html( $html, $post_id, $post_image_id ) {  
        return str_replace(home_url(), CDN_HOST, $html); 
    }  
    
    //强行插入特色图片
    
    function wpforce_featured() {
        global $post;
        $already_has_thumb = has_post_thumbnail($post->ID);
        if (!$already_has_thumb)  {
            $attached_image = get_children( "post_parent=$post->ID&post_type=attachment&post_mime_type=image&numberposts=1" );
            if ($attached_image) {
                foreach ($attached_image as $attachment_id => $attachment) {
                    set_post_thumbnail($post->ID, $attachment_id);
                }
            } else {
                set_post_thumbnail($post->ID, '414');
            }
        }
    }  //end function
    add_action('the_post', 'wpforce_featured');
    add_action('save_post', 'wpforce_featured');
    add_action('draft_to_publish', 'wpforce_featured');
    add_action('new_to_publish', 'wpforce_featured');
    add_action('pending_to_publish', 'wpforce_featured');
    add_action('future_to_publish', 'wpforce_featured');

2、使用cloudflare加速普通文件访问速度,解决linode间歇断流问题。在页面规则(Page Rules)里面按照下图配置一个缓存规则即可。有需要的可以参考一下。
cloudflare

个人主观感受,还是有比较明显的提速效果。

以上。


经过数天的关站等待,备案终于通过了。博客也终于以合法的身份腾挪回国内。这已经是很多年后的回归。想起前些天从DigitalOcean迁移到Linode,再到现在的腾讯云,这一路来的折腾,我也觉得自己是个相当蛋疼的人。“外部形势很恶劣,以至于管理上不曾松懈。”可能这也算是个漂亮的理由。迫于现实的无奈,唯有妥协了。

使用腾讯云的新客优惠方案:软妹币299的3年,配置1C2G1M,比阿里相似配置的贵上几十块。备案较我在使用阿里备案时,服务总体体验是繁琐而且效率不行。电话倒是打了几个,都是些无关痛最后痒的小问题,却分了几次电话来说。最后提交总局备案了几天,其实流程还在腾讯云内部流转,时间是这样被他们浪费的。辛亏总算备案下来了,前后花了整整一周时间。

由于是小水管式VPS,单个页面和图片一起总容量在1M左右,所以一般打开速度还是有卡顿的情况。我把图片做了个又拍云的CDN,缓存为1周时间,这样对打开速度和设备负载更好点吧。原本打算白嫖百度CDN的,10G免费月流量对于节点布局丰富的运营商而言是很优质的CDN。但是我的DNS托管在CF,而百度又是CF的合作商。结果刚设好TXT记录验证域名,就直接把我原来的DNS配置给炸掉了。解决办法只能删掉百度和CF的配置重新配置,所以弃用了。

博客部署好了,期待日后能专注写作。

以上。


twitter-stories.png
08年初跟风注册了推特(Twitter)。这个好像是当时的blogger的标配。我这个伪科技人士当然是不能落空的。把推特地址引用在博客的页脚,那是科技感十足。偶然闹骚几句,也无须介怀国内的审查制度。那个时候好像也没有中文版本,还要爬梯子,门槛搁在那里,圈子就那样了。

尔后,国内微博也兴起了,各大门户也跟风的上马的微博客这种玩意。风口过后,兲朝只剩下了微博一家独大。城墙外的推特,依旧。

今天早上去推特看了一下,发现早期的朋友都不见了。 剩下的都是一堆意识形态和城墙内大相径庭的论题在争吵不休。

应验了那句老话: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是我思想在墙内被奴化了?抑或如今的推特早已不是原来的推特?

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推特并没有限制一般色情内容的。原来一切只是我的后知后觉,我还一直以为推特就是人们普通交流的小圈子:D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