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看到有媒体报道柴静发布了新纪录片《陌生人》,今天抽空把已上线的两集刷完。
曾经阅读过她的作品《看见》,对她的印象还是比较正面。到后来2015年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期间,其被翻出被丁院士打脸的节目和在纪录片中说“美国产女患病却赖国内雾霾所致;一边抽烟和开大排量小车,一边让大家保护环境“之类的负面新闻。以至于本人对其形象评价有一点转变。当然,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不过作为公众人物在一定程度上被过度检验是无可避免的。
回头看看她的新纪录片,还是传统纪录片的模式。很多视频素材片段是来自网络翻拍(甚至是个人自拍),主持和旁白均由柴静担当。纪录片的主题对象是欧洲,目标观众却显然是国内。可能是我潜意识对其已产生偏见,因此在观看过程,我已尽量克服这种偏见。然而,从她的谈吐还是让我觉得她是在说“看我过得多苦,看欧洲人过得多苦”。看完两集,我心里没有太大起伏和感触,毕竟离我太远。
回头在媒体上看到有评论说:“她自己就觉得自己作为一名黄皮肤的前中国人,就应该在对强势民族的讨好中,通过贬低自己,诋毁同胞,来获得主人的垂怜。”(原文无法核证)。个人觉得这种评价过于偏激和有点妄自菲薄。她选择这个题材,可能仅仅只是因为她最能接触到的一些素材和其专业性所匹配。
最后,我个人觉得,柴静在纪录片中某些采访用语和论点对穆斯林(伊斯兰)是有所冒犯的。同时,从素材丰富度来看,制作水平远没有《穹顶之下》精良。所以,我觉得柴静这次回归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没钱了。
PS:本站个人担责,能量有限,谢绝带色彩的评论观点。
我对她的认知主要还在与《穹顶之下》。
我也这么觉得,哈哈哈。
《看见》我也拜读过,很值得一读。
说得好。我也是这么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