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觉青年 下的文章

这几天都无法打开小窝。当然不全是因为网络大清查的缘故。是因为IDC未免在清查中受到连坐,转移了机房,然后需要重新接入新的IP。这可以说是2年来一次颇为意外的ip变更。IDC仅提前了2日时间通知作更改。
因为之前一直把域名的TTL的续存时间设置为1week,所以心想这下麻烦了。得过一周才能更新新的解释呢。遂在漫长的等待中,一周时间终于过去了。不过最后居然解释记录居然没有被更新,我这些蒙了。
查询了一下域名的DNS状态,居然发现A记录还是指向原来的IP,但是存续期限居然是新的1/2 hour,彻底被晕倒了!到底是什么回事呢?我上godaddy的TotalDNS面板发现所有信息都是最新的,但是为什么没有被更新到其他DNS服务器呢?带着疑惑,我尝试把旧的记录全部清空。然后把域名状态更新了一下。再添加上必要的记录。然后查询了一下域名的DNS状态,确保没有错误的情况下,再次检查DNS详细信息。发现居然有SOP里面居然有两个存活的A记录,其中一个是指向新IP的,一个是指向旧IP的。它们两个到排位很飘忽。所以我尝试用几个网段打开域名,发现一时可以一时不可以的情况???然后不管了。等上1个小时后,刷新DNS详细信息,发现旧的A记录指向没有了。域名才彻底的恢复了正常。。。
哎~如果及早发现,可能就能免于挂站这么长时间了。但是其实TTL设置该多久才适合,网上评价很多。但是具体的,要看自己站点的现状,而不能满目的追寻所谓的优化,因为很多时候别人的经验并不一定适合你


上周得知番茄树停止运营的消息,并不惊讶,因为这在我意料之中,只是没想到会那么快。番茄树刚出来的时候觉得有点意思,时不时上它的BLOG看看,和UI/UE的同事聊聊它的WEB应用。但是,和同行及VC的朋友们聊起番茄树的时候,我总是呈否定态度,尤其是在向卖鞋的几家B2C打听过番茄树的背景和情况之后。我一直有个原创观点"轻电子,重商务,WEB端是表现,供应链是核心"(这句话还被某家B2C贴在公司墙上,我一直想收版权费收不到。。。)被无数不懂B2C却偏要装懂的人批判,认为我的观点是轻视"电子"。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理解我的意思:电子(初期主要是指UI/UE,功能和应用)较商务相对好实现(货源,议价,库存;配送和RMA的能力),且在START UP的阶段,商务是主要瓶颈,而电子到了扩张期后才是大瓶颈,这是个不同阶段谁重谁轻的问题。当年雷军和陈一舟的观点截然不同:雷军认为要先卖东西再把用户聚合起来,陈一舟认为要先聚合用户再卖东西给他们。我是完全认同雷军的观点,从B2C的角度来看,用户最需要的是你把更多更好更便宜的商品更快的送给他们,而不是给他们一个很棒的网站,商品却又少又贵又缺货,送货还慢。请永远记住,用户上你的网站的主要目的是来买东西的,不是来交朋友用功能的。李黎同学的《轻公司》里也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所谓的"轻"公司是指既快速大量又低成本的聚合用户,更有效的数据营销和分析,更强大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和更高效率的供应链,更准确的销售预测,更合理的控制库存,更快速的反应能力,而后端还是要往"重"了发展,供应商的关系,议价的能力,服务的能力,仓储和配送的能力,深入产业链的能力等。

反过来说番茄树,几个小兄弟有些互联网的经验和技术实力,去做WEB2.0的社区,SNS之类的网站很靠谱,但是他们却严重缺乏商务的能力,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基本没有库存,基本没有好价格,整天埋头搞网站。番茄树的创始人,豆瓣出来的小朋友满活跃的去找媒体PR,要做中国的ZAPPOS,这样的文章我也看了几篇,看完后觉得比较搞笑。感觉讲故事的人和写文章的人都缺乏或有意忽视一些基本常识,那就是ZAPPOS的背景和历史:谢家华是卖掉之前的公司拿了几千万刀出来做ZAPPOS的,做大库存,上最先进的自动化流水线,往返免运费,无条件退货(退货率超过35%),亏了近10年直到去年才有了5个点的净利,搞的投资人很不爽逼着卖给AMAZON。(别相信ENDLESS,SHOES等感谢ZAPPOS帮他们推荐客户的那些蠢文章,我特意问了下美国B2C的同行,卖鞋的几家B2C其实被ZAPPOS搞的很郁闷,大家以前都不免运费不搞无条件退货舒服赚钱,被ZAPPOS搞的很不情愿地被动跟进而已)另外比较搞的是,ZAPPOS很重视服务,却不太重视网站,N年不改版(这点并不值得学习)。

我们可以看到,从远到近,所有TOP的B2C们,其成功必然性基本都是基于先发优势和商务层面。AMAZON虽然没有图书背景,却是B2C模式的开创者,除了先发优势还有强大的资本优势,开始的几年拼命砸钱,拼命的冲量,打的出版社和巴诺书店举手投降;NEWEGG本身就是IT行业背景(可以去查一下ABS是什么);棒子国的TOP10里8个是卖货出身的;国内的当当是书贩子出身(卓越要不是嫁给AMAZON,只能做老二,到现在书盘还打不过当当),京东是中关村经销商出身,VANCL依靠互联网经验和大量广告投放,ROI做的好,产品设计,质量控制,库存控制;运营能力却是一直想法改善的短板,红孩子表面风光实际被动,面对乐友丽家陷入苦战。再看看番茄树国内的同行们:好乐买的先发优势,李树斌等人的B2C经验,供货商的亲密关系,资本的快速注入;酷噻的先发优势,团队的体育网络营销背景和厂商关系;卡路里的虎扑门户背景和厂商关系,操盘手单车同学的互联网和运动鞋发烧友背景;乐淘族嘛,好吧,至少人家有流量资源有钱;还有欧酷派这种上来就砸钱的......比较之下,高下立见。

话说回来,"电子"重不重要?对上了规模的B2C很重要,电子"做的好能大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入和盈利;做不好则会成为再上一个台阶最大的拦路虎。比如京东,这阵不断推出一些WEB应用,每个应用一出来,很快的就产生不小的数字良性变化,而这些应用大部分并不是京东首创,但为什么其它网站之前做了却没什么效果?因为阶段不同,到了京东的规模,做的任何一个小动作都会在数字上得到明显体现。还有一些很好的设想,相信应用后会让数字的波浪更大,更不用说后台的一些动作对整个企业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提升。而某家技术主导型的B2C,在WEB上很下本,UI/UE做的很强大,我和我的同事经常学习研究,商务层面每天也有几百个订单了,进货渠道和议价能力却不行,企业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当然要是有能力上来就两手都要硬,那当然更好。不过要是日订单不到4位数,谈数据挖掘/模型什么的都是扯淡。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想对番茄树墙倒众人推嘲笑一番,实际上有梦想愿意去尝试的年轻人还是值得赞赏的。可是,商业是现实残酷的,是以成败论英雄的。那几位小朋友又搞了个新东西"翻东西",看起来是个聚物聚人的购物搜索社区,以他们的专长这个就靠谱多了,希望他们可以成功。

PS:番茄树的领头人是豆瓣出来的小朋友,对于豆瓣的商业模式我的浅薄理解就是CPS+广告收入。回到雷军的观点,实际上在美国豆瓣的功能AMAZON自己实现的很好,国内当当卓越之前都没重视没做好,现在都开始大力做当当社区和用户产品论坛/点评空间。B2C的社区化,还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最后,用我在向美国B2C的朋友请教AMAZOM的一些新应用时他说的一句话结尾:"别忘了,amazon那么多花哨的model,真正赚钱养家的,就是自己卖东西赚差价。"

本文作者:刘爽
职业电子商务人,派代网电商思想版版主,ID:veryls,专注于B2C,历任5家B2C网站运营和市场工作,并兼任多家B2C电子商务网站顾问职务。


今天鬼火说要做个批量在图片中添加当前文件名称的水印,在群里面发问.俺记得PS的批量做的应该是很不错的.所以爽口说了PS完全胜任,结果打开PS发现其本身根本没有这个功能....遂爬文,得到了下面的代码.放到PS的安装目录下面的Presets目录下面的Scripts目录重启PS即可.在PS的菜单->文件->脚本里面可以找到.
这里附源码,可以修改里面的水印位置还有字体样式.addFileName.jsx

// this script is a variation of the script addTimeStamp.js that is installed with PS7 
//Copyright 2002-2003.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amendments Copyright Brian Price 2004 (brian@secalis.com) 

//Check if a document is open 
if ( documents.length > 0 ) 
{ 
var originalRulerUnits = preferences.rulerUnits; 
preferences.rulerUnits = Units.PERCENT; 

try 
{ 
var docRef = activeDocument; 

// Create a text layer at the front 

var myLayerRef = docRef.artLayers.add(); 
myLayerRef.kind = LayerKind.TEXT; 
myLayerRef.name = "Filename"; 
var myTextRef = myLayerRef.textItem; 

//Set your parameters below this line 

//If you wish to show the file extension, change the n to y in the line below, if not use n. 
var ShowExtension = "n"; 
// Insert any text to appear before the filename, such as your name and copyright info between the quotes. 
//If you do not want extra text, delete between the quotes (but leave the quotes in). 
var TextBefore = ""; 

// Insert any text to appear after the filename between the quotes. 
//If you do not want extra text, delete between the quotes (but leave the quotes in). 
var TextAfter = ""; 

// Set font size in Points 
myTextRef.size = 10; 

//Set font - use GetFontName.js to get exact name 
myTextRef.font = "Verdana"; 

//Set text colour in RGB values 
var newColor = new SolidColor(); 
newColor.rgb.red = 255; 
newColor.rgb.green = 255; 
newColor.rgb.blue = 0; 
myTextRef.color = newColor; 

// Set the position of the text - percentages from left first, then from top. 
myTextRef.position = new Array( 5, 94); 

// Set the Blend Mode of the Text Layer. The name must be in CAPITALS - ie change NORMAL to DIFFERENCE. 
myLayerRef.blendMode = BlendMode.NORMAL; 

// select opacity in percentage 
myLayerRef.opacity = 100; 

// The following code strips the extension and writes tha text layer. fname = file name only 

di=(docRef.name).indexOf("."); 
fname = (docRef.name).substr(0, di); 
//use extension if set 
if ( ShowExtension == "y" ) 
{ 
fname = docRef.name 
} 

myTextRef.contents = TextBefore + " " + fname + " " + TextAfter; 


} 
catch( e ) 
{ 
// An error occurred. Restore ruler units, then propagate the error back 
// to the user 
preferences.rulerUnits = originalRulerUnits; 
throw e; 
} 

// Everything went Ok. Restore ruler units 
preferences.rulerUnits = originalRulerUnits; 
} 
else 
{ 
alert( "You must have a document open to add the filename!" ); 
}

今天在QQ上遇到一个大学时候的同学。曾经的他对网络很痴迷、执着。可能,他就是那种为所爱而痴狂的人。

寒暄完家常和际遇后,我们聊得最多还是互联网。简单的谈吐,道出了他这几年对互联网的感悟,或者那真是成熟了。他说"我发现时间过得太快了。还是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到底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比较好。"听到这话,我彻底佩服时间的魅力了。真的,时间可以磨砺得一个人毫无轮廓。过往所有的激情在生活岁月的洗礼显得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曾经谈论过的李想,戴志康。崇拜过盖茨,马云。如今都再怎样给他们评价呢?然后又怎样给自己一个评价呢?或者同学一句简单的话已经概括了我上面的疑问,他说"有些事情只当是年少时的游戏,做不做得成并不是那么的重要。"

来岁并不方长,我们是等不到下个世纪了。但我还是想套用黄耀明的专辑名称《下一个世纪再嬉戏》勉励自己,时间不待人,年长了,要嬉戏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ucweb上厕所的时候,手机ucweb的确是一个打发时间的好选择。今天我打开ucweb查看内置新闻页面的时候,偶然发现原来直接连到新浪,空中网的新闻,暧昧的经过一个叫ucweb导航页面的东西,才能深入到想看的内容(简单说就是多了一个富信息的跳转页面,才能到达目的页面)。页眉上面有个ucweb的logo。我好奇的点了一下导航的连接,发现里面有比较完整的新闻分页,分类方式和网易新闻相仿。点击栏目索引还是ucweb自己的,就深入到温州内页才是所谓的合作站点的新闻内容。虽然站点的关键是内容,但是ucweb都做到最后一步了,我心想它离做门户不远了。审视一下如今的手机浏览器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从当初的opera独挡一面,到ucweb的异军突起,折腾到现在腾讯QQ还有3G的Go浏览器,真是百花齐放,竞争已经是白热化了。雷军走到这步,我想,该是时候摆脱终端的钳制的时候了。毕竟比较起来,做客户终端是不够腾讯争夺的,人家有原生的QQ用户支持。以QQ的绝对性占有率,ucweb如果要硬碰肯定没有下场的。过来看看Go浏览器,是3G孕育的产品,而3G网又是国内最大的手机门户,这样的搭配,ucweb想赢想必也困难重重。
ucweb的口号是"把互联网装进口袋"。从这个口号,我想ucweb目标是想把现在目前互联网流行的所有网络玩意都整合到ucweb里面。当然他怕暴露这个过于野心的目的,所以很多服务只做一半就停下手做别的,然后慢慢的整合,最终成为一个移动百宝袋。这个是理想化的猜测。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中,究竟ucweb面对抄袭模仿出名的腾讯,会有生死几何呢?那真是要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