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macOS 下的文章

MacOS Big Sur

苹果月初发布了新版的MacOS Monterey,也就是MacOS 12。手头还在服役的设备主要是MBP2019,桌面系统是黑苹果,还有一台MBP2011。

2019和黑苹果在前几天就通过更新推送升级到11.4(Big Sur)。而2011因为太过老久,所以不在官方匹配升级的范围。

虽然在2019年升级了SSD,不过由于10.15(Catalina)系统卡顿明显,所以考虑是否可以升级到Big Sur解决?

怀着好奇,我开始了冒险旅程。

按照过程主要是参考这个文章

不料在做安装盘的过程就遇到问题。具体问题是:无法在MacOS下将U盘格式化为MacOS引导盘专用的“GUID分区图”。

问题解决方案如下:

只要在系统的磁盘工具的菜单栏上选择“显示”-》“显示所有设备”。这样磁盘工具就会显示设备,而不是只显示设备分区。这时点选所选U盘进行“抹掉”,这个时候弹出的窗口就会有“GUID分区图”选项。

磁盘管理工具

升级完Big Sur后,电池比以往耐用了一点。和黑苹果和2019比较,卡顿还是比较明显的。测试了一下vscode,速度还凑合。比起原来的Catalina,有一定改善。


TimeMachine.png

过去一段时间,家里路由配置一直是“主iKuai,旁koolshare”组合。这个组合已经稳定工作有2年多时间。

由于koolshare维护状态已经进入“濒死”阶段,为保障家里网络服务稳定,于是决定对这路由系统进行改造。

简单研判了一下,决定选择”主ROS,旁openWRT“方案。

母机是PVE,这样搭配很速度就撸出来。为节省资源,我把原来omv主机删掉,把MacOS的备份系统直接转移到openWRT上。

按照官方提供的配置方案顺利部署好AFP服务器。不过问题来了。无论我使用MacOS的网络模块还是用ssh的方式连接openWRT的afp能连接,但是无法验证登录。

检查了afp的log文件,没有发现异常。琢磨半天是不是类似SMB协议那样需要有个用户账户转换问题。翻遍AFP的官方文档,没能找到解决方案。

谷歌爬文半天也未能找到解决方案。准备重做omv之际,我重新看了一下afp的log文件,发现登录过程只记录了很简单的一句:

{afp_dsi.c:108} (note:AFPDaemon): AFP statistics: 0.06 KB read, 0.06 KB written}

然后查找AFP文档发现默认的log等级比较简单,没有记录debug内容于是修改afp.conf文件的log level:

[Global]
; Global server settings
log file = /var/log/afpd.log
log level = default:maxdebug uamsdaemon:maxdebug afpdaemon:maxdebug
afp interfaces = br-lan

再次测试登录afp,然后查看log文件发现问题所在:

PAM DHX2: libgcrypt versions mismatch
由于libgcrypt缺失,造成无法使用PAM验证登录。

在ssh中直接执行

   opkg update && opkg install libgcrypt

片刻安装成功,重启afp,并重新测试登录afp。这次,密码验证成功,顺利登录。

最后测试MacOS的TimeMachine备份也正常了。


早前按照B站大佬司波图的黑苹果方案DIY了一台黑苹果主机

司波图提供的EFI引导文件是基于OpenCore 0.5.9版。包内含有声卡和USB驱动注入方案,可以直接拿来主义。不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一直无法启用CPU核显加速,视频处理效率就打折扣。也曾一度怀疑我这个ES版本的CPU不带核显。不过,用PE测试了核显可以正常工作。那,剩下的应该是OC问题。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案。

昨天浏览视频时,偶然翻到10代CPU启用核显的介绍。简单测试了一下视频提供的方案,发现不可行~顺便发现了OC已经更新到0.6.3版本。

一不做,二不休。我心想要不把OC升级到最新版本试试看能否解决核显问题。

所以,我按照秀才提供的升级指引把OC升级到了0.6.4测试版。

升级过程还算顺利,不外乎是把config.plist文件重新配置一遍。司波图方案的驱动可以直接在0.6.4中使用。不过,核显问题没能解决,依旧是无法启用。

我重新看了一下OC的安装指引文件。里面关于使用十代Comet Lake核心的黑苹果在虚拟平台上要求使用仿冒iMac20的smbios。
4.png

司波图的方案是仿冒iMac19的方案。于是,我用GenSMBIOS在黑苹果的设备上生成了iMac20的三码信息,并把信息设置在config.plist中。
5.png

显卡缓冲帧也使用了OC安装指南建议的0300C89B

配置好config.plist后,然后重新启动机器。打开Hackintool,发现系统信息里的VDA解码器从不支持现在显示“完全支持”。同时,IGPU信息也正常显示出来。因为我是ES版的CPU,所以图形卡会显示三个问号。看来核显问题应该解决了。
3.png

打开视频转码工具VideoProc,实测了一下核显视频加速功能,顺利通过。困扰了近半年的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2.png


早前DIY一台PC的计划,今天完成了。

成品如下:
hack-macos-1.jpg

一共花费软妹币¥2386,配件主要集中在咸鱼和二手东,有新的也有旧的。

hack-macos-8.png

主要配件如下:
二手安钛克EA550G PRO

红海3 mini

i5 10500es

二手N720

二手RT570

准备通电测试

从原来的4K预算,压缩到现在2.5K左右的黑苹果方案。因为配件是按照B站up主推荐的列表购买的,所以黑苹果安装过程没有太大的难度。只是由于HDMI线质量比较差,一度怀疑显卡问题浪费了一点时间。

hack-macos-9.png

黑苹果使用起来和白苹果差别不大,总体满意吧。

hack-macos-10.jpg


k2-1.jpeg
在二手东抢购了一段时间才抢到,每次都只有1千套的量。抢到还要缓上一段时间才会发货。

看了下生产日期,居然是20200530。颇有点供不应求的感觉。
k2-3.jpeg

我上一把键盘是网际快车G200,用了差不多10年,茶轴。对于我有频繁录入需要的人而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次更换的原因有两个:1,老键盘的部分键帽刻字已经磨损掉了,而且和MacOS部分键位是对不上的。2,新MBP的键盘实在不行,受不了。所有买个替换的便于日常录入。

k2-2.jpeg

使用感受

K2是京东贴牌产品,实际是贱驴生产的牌子Keychron的。在国外的外设论坛中颇有名气,国外售价貌似是69刀。这次我选的是红轴。简单使用了半天,总体按感比我原来的茶轴按感要轻一点。键程段落感感觉很清晰明了。键帽触感比原来使用的G200舒服不少。

完美适配macOS,链接即可使用(BT或者有线均可)。虽然是BT4.0,但是普通码字没有延迟感觉。

总体还是比较满意的。唯一的遗憾是键盘比较高,塞不到我书桌的键盘托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