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硬盘 下的文章

自前年损坏一个块500G的BT中转盘后,一直没有购入新硬盘。用缓冲方法被我一拖,就拖足2年时间,看来这个应该是妥妥的伪需求。

前几天在pdd买东西的时候,系统推荐个硬盘给我:紫盘,3T价格是150块,50块/T。这两年因为磁盘不足而浪费的文件整理时间,已让我内心心生不忿。如果有个机会只要150块便能解决问题,我又怎能错过呢?虽然心里盘算这个价格大概率遇到的是清零盘。但是价格摆在面前,难以让人不心动。

简单看看评价,还算凑合。卖家誓旦旦表示:硬盘是全新库存盘,只是当年消耗不及时,留下来,起码有95新。我内心虽然有所顾忌,但是看在价格和紧迫感的份上还是选择下单。

物流很快,第2天就收到。这个时间我以为是发自深圳,想不到是湖北。打开快递包装,硬盘封包虽然是传统硬盘防静电胶袋,但封口位置明显是二次封装的。主板上有商家店保封签,检查厂家标签表面有划痕、电路板新旧程度并没有商家描述那样95新。生产年份居然是2015年,比我其他硬盘还要老一点,潜意识觉得要翻车。

硬盘特写

3T清零盘

硬盘合照

查看金手指位置,有比较明显的插拔痕迹。

金手指特写

和商家联系,其表示每块硬盘发货前都会通过MHDD检测,确保没有坏道和其他故障才发货,金手指插拔痕迹就是测试过程所致;至于表面的划痕也是由于贴标等原因不小心导致。同时也表示如果我不喜欢可以退货,但运费要算我的。省外快递普运费用应该也要12+,综合可能存在的其他不确定因素,还是选择不退货,先上机看看。

硬盘smart信息.png

查看S.M.A.R.T信息,各项指标都非常漂亮,和新盘没有区别。结合外观,大概率是清零盘。全盘扫描,没有发现坏块。最终,权衡利弊后还是决定把这个盘留下,作为BT中转盘使用。不过通过这种野路子买到的硬盘,安全性和稳定性肯定是无法保障的。看来还是要狠下决心制定屯银子计划,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有质量保障的硬盘。


本来打算下载一些电影,有时间可以看看。

打开Aria2,导入种子文件,点击下载后,画面一直停留在准备中的状态。

打开共享文件夹,下载共享目录提示“尚未准备好”。

心想:坏了,应该是硬盘挂了。

怀着忐忑的心情打开PVE,用命令行方式检查发现,磁盘无法挂载。掉盘了!除了能识别磁盘名称外,磁盘完全无法读取。

尝试数个方法无果,研判磁盘已彻底死亡。解除磁盘在PVE中的状态,把硬盘拔下来。

pve-hd

这个硬盘是从原来的台式机上卸下的。虽然蓝盘不是很适合用来做下载盘,心想是用来做BT下载中转,数据也不是很重要,就用起来了。

前段时间PVE就每天发两个Email给我,报告磁盘有故障。

细想,一路来挂的盘不是蓝盘就是绿盘。“外地人”这质量真的一般般。

原本计划把这个破硬盘换成4T的紫盘。可是,在它没有挂之前,我还没有换的动力。

去二手东看了一下4T紫盘,已经699了。比我上次购买价格460,贵了200多块。

这么一遭,真是“破屋偏逢连夜雨”。磁盘被Chia挖矿这样炒一下,还真就用不起了。算了,先不买了。于是在NAS上划了1T空间来用于下载,凑合用一段时间。

划空间的时候我顺便看了一下,PVE母机的健康状况。

pve

不查不发现,母机也出现了IO延迟问题。这次真TMD是祸不单行。

pve-ssd

母机的SSD磨损也到66%了。虽然还没有到必须更换的阈值,但是母机下面太多东西。这个需提早部署,要尽快更换。

现在唯一的希望是618,二手东的磁盘优惠折扣能给力一点!


镁光MX500.jpeg

由于成本问题,当初配置主机的时候使用的是m2接口的ssd,容量只有256G。

虽然有NAS,在编辑视频的时候,本地容量还是比较吃紧。由此购入了英睿达的MX500,容量是500G,旨在缓解下略显紧张的存储压力。

镁光MX500-2.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