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觉青年 下的文章

最近家里的网络故障较高,直接原因是由于NAS主机死机导致的。我家网络目前使用软路由管理,也就是俗称的All In One模式。

排查问题

当前网络拓扑结构大致情况(目前尚为千兆模式)可以参考下图:

家居网络拓扑图

实现网络接入的硬件是2020年DIY的一台NAS主机,网络的拨号和路由功能都集中在NAS的虚拟机中完成,这种模式好处是可以统一管理,最大化资源的应用。坏处也很明显,某个环节故障即会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近期NAS频繁死机,检查日志推测应该是主板出现了故障。可能是散热问题导致,也可能是各种奇怪的原因。该主板是从黄鱼上收入的二手产品,估算使用年限也差不多到了。综上原因,我把原来万兆网络的计划重新提上了日程。准备更换当前NAS主要部件,并为万兆局域网布局做最后的准备。

升级配置

升级配件前后对比

主要配件已按照上图进行购置,花费不大。原来的主板只提供一条PCI-E 16X和1个m.2接口,存在比较大的瓶颈,因此更换通道更多的主板。而SSD,由于256G有点不够用,尝试使用UP主“小飞机DIY”实测老化耐久性测试很牛逼的国产SSD进行扩容。配件基本准备齐全,同时我还把原来的家用机箱更换成标准的2U服务器机箱,散热性能应该会好一点。

致钛

存储难题

磁盘故障

这是在威联通TS-212上的一块2T硬盘挂了。这硬盘主要是用于MacOS的时间机器备份用途。在彻底挂前,系统提示过几次磁盘需要扫描,而且也有死机的情况。因此我也对相关数据进行梳理并备份,不过好运气不是时时有的。这个主机上的磁盘是用raid0方式部署的,因此两个硬盘的数据都全部丢失了。

家里存储最多的是视频文件和DSD音乐文件,这些都是磁盘占用大户。目前的电影我基本上都看完后简单研判是否有保存价值后即删除。但是有时候会想着回看一下发现又要重新下载,但不一定有资源。倘若有更大的磁盘空间,有一个缓冲区,可以闲置一阵再去整理文件去留。

因为这个硬盘问题,我把存储扩容的事项正式提上日程了,预计会购置2个18T的企业硬盘作为主要的存储设备,这样就能彻底改善当下遇到的存储困境。不过由于近期支出有点超出预算,可能这个计划项目还会继续延宕一阵子。


概况

近年无论是二手东618,抑或是首富家双11,我已没有当年的热情。一方面套路太多,需要做功课才能拿到真正优惠。既然这么辛苦,那我就不凑热闹,等刚需的时候直接购买还省事。另外一方面是日常购物已经满足大部分生活用品消费需求。没有必要等到购物节去进行消费,早买早享受。

缘由

今年双11显得异常冷清。由于管控原因,这天我呆在家里。自从被确诊为神经性耳聋后,我尽量减少使用耳机,更换为使用音箱听音乐。因此把原来用于听耳机的解码器(ES9038Pro芯片)放到音箱的位置,置换掉原老旧的解码器(TDA1541芯片)。而电脑就用一个大学时期留下的创新牌USB外置声卡作为一般声音输出。

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USB声卡总体落伍,听感已经无法接受。因此,购入新的解码器(DAC)替换这个声卡已安排在我购物计划中。在首富家的海鲜市场徘徊了一段时间,一无所获。遇到的不是传家宝,就是被磨修过的残废产品。目标解码器产品芯片主要集中在ES9038和AKM4497。受疫情和AKM火灾影响,这些产品价格一直虚高。然而,某天我在海鲜市场闲逛的时候发现个科学HIFI公司某木某林出品的号称对表前述两款芯片的机器,而且听古典音乐会更胜一筹,价格只要是同类型的2/3。

马上查到芯片型号相关信息:
罗姆的DAC BD34301EKV

看参数确实不错。但是我搜索整个海鲜市场,只有那个哥们一个人挂单。这情况只有两个原因:要不太冷门压根没有挂单;要不太热门挂单就马上被秒。很显然这产品不可能是热门产品。选择一款没有经过市场验证过的产品是一种风险,所以我退缩了。不过,这个产品一直放在首富家的购物车中。

剁手

双11再不济,也是一个折扣机会。因此我就在购物车看看之前的产品有没有优惠。解码器居然有优惠,一般的3C产品超过100块的优惠已经算给力的了。估算了一下,优惠后是日常价的7折。比之前海鲜市场的哥们放的二手还便宜一点点,果断出手!感觉是销量不好,要降价清仓,居然还矫情的说是物流调剂可能会延误派送,结果今天就到货了。

双木三林D300

开箱,简单装上

D300正面照片

通过USB连接MacOS免驱动,可以识别成USB声卡。通过DSD转PCM768kHz播放了段交响乐,个人听感解析力比ES9038PRO要通透点(年纪大了反而喜欢听高频的细节)。尝试通过DoP方式硬解DSD无果,电脑播放器显示支持,但是播放没有声音,屏幕只是一直显示PCM768kHz。拆下接到数播上,能直接硬解DSD512。研判是不支持MacOS。

Audirvana

收尾

Google一下,发现10月份在国外的论坛有讨论这个事情。而且一个貌似是官方的人员还提供了更新固件的解决方案。但问题是,这个奇葩的解决方案是需要使用windows系统去完成刷机的。我尝试使用Parallels的win10虚拟机,可以通过usb直通存储设备,无法直通声卡,因此无法升级。

已发Email给售后,等待回复。实在不行,只能选择退货了。看来选择冷门产品,需要花时间折腾。


手上有一台正在服役的MBP2011,目前放置在单位用于一些辅助用途。由于配置落伍,已退级到官方推荐的High Sierra。
虽然是老旧机器,日常浏览网页和文书处理还是能应付(升级过SSD)。

近日发现机器有比较明显的卡顿。系统操作,如通过访达浏览磁盘中的文件列表,也有明显的延迟感。

按照经验,应该是CPU温度过高所致。即使是待机状态,平均温度也一直维持在80摄氏度。屈指盘算了一下,机器使用了将近12年,CPU散热硅脂应该也差不多要更换了。于是直奔首富家下单了一支TF4散热膏。

TF4

硅脂到货后,参考油管上的拆解视频顺利拆卸。不出所料,CPU和显卡的导热硅脂已经固化成水泥。我依猫画虎地把散热膏换上,并重新组装回去,过程没有太大的难度。

不过,业余DIY风险是必然的,这次肯定不例外。由于摄像头排线非常短,刚好和右侧喇叭位置之间只有毫米级别的松动,安装空间非常有限。我向来不是善于操作精细活,几经暴力拉扯,直接把摄像头链接在主板上的接线端子给拉断了。搜索了一遍,没有找到合适的更换配件,往后只能不用摄像头了。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维修过程中儿子在旁边玩耍,不小心拉扯到主机充电线,整个机器摔在地上,上盖磕碰到电脑支架,磕了两个坑。
磕碰位置

搞定后,顺利开机。打开TG看了下CPU温度,待机温度在50摄氏度左右,较更换硅脂前降低有30摄氏度。看来这机器还能战一段时间。
TG-Pro.png


最近google域名服务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优惠。说是优惠,其实是一个规则上的窍门取得较为低成本的域名服务。

google大部分主流域名无论是新注册、转入或者续费都是12刀每年。这价格在域名市场中规中矩,不算很贵,也不能说便宜。不过现在只要选择土耳其新里拉(TRY)方式结算,原来12刀的域名,会以75里拉(约为4.5刀)结算。扣除部分汇损和兑换费用,相当于原来价格的4折。这算是近年域名行业非常优惠给力的价格了。

本站域名后缀是biz。在阿里续费价格是软妹币99块。转入google和续费的价格均为86里拉(约合5刀,折软妹币35块左右)。这是非常难得的优惠。是我持有这个域名以来遇到最大的折扣。上一次续费10年的折扣年费也要6.5刀。

于是,我把域名转到了google并续费到10年后最大的期限。这样总花费软妹币300多。近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流量接入方式也不再像以往那么依赖搜索引擎及客户的收藏夹。域名市场没有过往热门,但域名的基础服务费用确越来越高。只是,独立博客还是需要有自己的域名,这样观感上会统一一点。

域名问题解决了,但另外一个问题又来了:

博客还能继续10年?随缘吧。

域名whois


这个冬天有点冷。

使用3年的一加6,终究是敌不过天意。超负荷工作的电池熬过了夏天,躲不掉冬天。常规用量,每天保底需要充电3次才满足平日使用需求。虽然有dash快充加持,每次只要半小时就充满,用几小时又要充电。每天都活在充电焦虑之中,何苦呢?虽然大概能更换电池解决这部分问题,不过同时存在多次维修及硬件过时问题,如继续维修已经是不太经济的选项了。

基于上述情况,在2021年底我把攒了一年的零花钱,豪赌一把入手了一台moto手机,型号是edge s30。按个人使用需求,我选的是最高配置:12G ram + 256G rom,软妹币2399。此前,我没有使用过moto的手机。几经易手的moto早已不是当年的moto了。

刚开始这手机还要抢购一下,心想:抢毛啊?拉倒不买了。后来,这个配置直接放开购买,我才直接入手。
伪开箱照
到手后开箱,开机!第一感觉:偏冷泛蓝的调色,山寨屏幕的即视感。这不是多年前的小米5s的垃圾天马屏幕么?一查,是料想中的LCD质材。只能期望日后不要像小米那样,一段时候后直接给我烧屏就是了。
山寨屏幕

上手把玩一阵子,可能是习惯问题,手感没有一加6的舒适。作为最便宜的火龙888+,这个价格不能要求太多了。经过2周多的使用,大致谈谈感受。主要是和原来的一加6做对比。
一加6和EDGE S30对比

缺点:

首先,做工方面。全塑料机身,S30上手就是千元机的感觉。其次,屏幕调色观感不是很舒服,即使是连续使用了2周左右,还是有点不适应的感觉。后来在系统调节了一下色温才有所改善。

摄影头方面,自带的相机可以用垃圾来形容。自动曝光控制弱鸡,直接拍摄的照片普遍存在过曝情况;对焦速度慢,偶然还会失焦。

充电效率一般。虽然自带33W充电,但对于5000mAH的电池来说,要充满还是需要一定时间。按照我平常的充电习惯,平常手机能保持在80%左右的电量。没有充电焦虑,而且看科普说这是对锂电最优的状态。

特点:

价格方面,一分价钱一分货。CPU是噱头,不过在一些地方还是能体现优势。譬如,运算效能方面。同时安装几个APP也不会感觉到发热的情况。一加6刷一阵子的电报,手机就热得不行,而且会迅速掉电。这是科技进步的体现。由于我戒掉了玩游戏的习惯,游戏性能就没有测试。看配置,游戏性能应该还凑合。

没有NFC。这配置买手机前已有所了解。由于我有两台手机(另一台是Xs Max),所以NFC功能还能互补一下。平常除了门禁有机会使用NFC外,刚需NFC的场景也不多。

系统自带GMS。刚开始以为需要刷国际版才行,原来国行版本也是全内置。对于深度使用google全家桶的我,这个是半刚需项目。免root即可使用。感谢联想的不争气,google自带的app随便装。

总结

除了屏幕外,这手机还是很适合我需求的,性价比是匹配上了。作为生产力工具,基本上是胜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