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觉青年 下的文章

google_blog.gif全面开放html code,版面设计非常自由,
但也因为如此对html或css初学者来说,相对困难许多。
当然啦,还是有许多现成的板型样式可以套。
这个官方站 Blogger Templates 甚至还有Google样式,非常漂亮呢。

有个很棒的优点,部落格网址名称http://xxxxx.blogspot.com/(可惜的是,国内依然无法访问此类地址),
xxxxx的部份不满意可以改过,只要没重复的网址就行,并不像一般服务多限制在账号id。
而且一个账号可以制作复数的部落格。
部落格空间没有限制,上传图片上限300mb。

试用的感想:
目前觉得有点挑战性,所以很有趣,哈哈。
有时间的话,来弄一个web素材站。:D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3G的技术标准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简称IMT—2000)。

W—CDMA

即WidebandCDMA,也称为CDMADirectSpread,意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其支持者主要是以GSM系统为主的欧洲厂商,日本公司也或多或少参与其中,包括欧美的爱立信、阿尔卡特、诺基亚、朗讯、北电,以及日本的NTT、富士通、夏普等厂商。这套系统能够架设在现有的GSM网络上,对于系统提供商而言可以较轻易地过渡,而GSM系统相当普及的亚洲对这套新技术的接受度预料会相当高。因此W—CDMA具有先天的市场优势。

CDMA2000

CDMA2000也称为CDMAMulti—Carrier,由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摩托罗拉、Lucent和后来加入的韩国三星都有参与,韩国现在成为该标准的主导者。这套系统是从窄频CDMAOne数字标准衍生出来的,可以从原有的CDMAOne结构直接升级到3G,建设成本低廉。但目前使用CDMA的地区只有日、韩和北美,所以CDMA2000的支持者不如W—CDMA多。不过CDMA2000的研发技术却是目前各标准中进度最快的,许多3G手机已经率先面世。

TD—SCDMA

该标准是由中国大陆独自制定的3G标准,1999年6月29日,中国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向ITU提出。该标准将智能无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等当今国际领先技术融于其中,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具有灵活性、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另外,由于中国内的庞大的市场,该标准受到各大主要电信设备厂商的重视,全球一半以上的设备厂商都宣布可以支持TD—SCDMA标准。

什么是2.5G

目前已经进行商业应用的2.5G移动通信技术是从2G迈向3G的衔接性技术,由于3G是个相当浩大的工程,所牵扯的层面多且复杂,要从目前的2G迈向3G不可能一下就衔接得上,因此出现了介于2G和3G之间的2.5G。HSCSD、WAP、EDGE、蓝牙(Bluetooth)、EPOC等技术都是2.5G技术。

HSCSD(高速电路交换数据服务)

这是GSM网络的升级版本,HSCSD(HighSpeedCircuitSwitchedData)能够透过多重时分同时进行传输,而不是只有单一时分而已,因此能够将传输速度大幅提升到平常的二至三倍。目前新加坡M1与新加坡电讯的移动电话都采用HSCSD系统,其传输速度能够达到57.6kbps。

WAP(无线应用通讯协议)

WAP(WirelessApplicationProtocol)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结合的第一阶段性产物。这项技术让使用者可以用手机之类的无线装置上网,透过小型屏幕遨游在各个网站之间。而这些网站也必须以WML(无线标记语言)编写,相当于国际互联网上的HTML(超文件标记语言)。

Bluetooth(蓝牙)

蓝牙是一种短距的无线通讯技术,电子装置彼此可以透过蓝牙而连接起来,传统的电线在这里就毫无用武之地了。透过芯片上的无线接收器,配有蓝牙技术的电子产品能够在十公尺的距离内彼此相通,传输速度可以达到每秒钟1兆字节。以往红外线接口的传输技术需要电子装置在视线之内的距离,而现在有了蓝牙技术,这样的麻烦也可以免除了。

3G何时到来

日本移动通讯巨人NTTDoCoMo已于10月1日开通全球第一个3G服务,该服务基于WCDMA标准。

目前,亚洲成为3G发展最快的地区,欧洲紧随其次,美国由于不太热心而在技术准备上远远落后。除了动作最快的日本和韩国,泰国、香港也已经发出3G牌照。台湾即将发放3G牌照,预计内地在年底前发出3G牌照,市场预期将发行两到三个牌照。


在美国一般的酒吧里,荷兰产的喜力啤酒(Heineken)因富有新鲜的啤酒香,人气特旺,几乎要盖过土产的Coors或Budweiser。喜力也是世界第二大的啤酒酿造商(仅次于Budweiser),但它却是全世界外销量最大的啤酒,在每个国家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包括中国在内。 荷兰人好饮啤酒是出名的,阿姆斯特丹到处是啤酒馆,而这些酒馆的老板也都以对啤酒的知识渊博而自豪。要不是荷兰小国寡民,它的啤酒消耗量一定不只占全世界第二十位,因为它的啤酒生产量是全世界的第十四位,胜过国土比它大得多的澳洲。
有些荷兰啤酒的名字非常有趣,反映出荷兰辉煌的过去。如泰姬陵(Tajmahal)是它专为印度人所酿的啤酒,令人想起它曾占领印度,成立「荷属东印度公司」的风光时期。这是一种美式啤酒,为淡色的皮尔森(Pilsner),用许多的副原料来压制苦味,并以大量的二氧化碳来增加清凉感,以配合印度那燠热,动不动就超过摄氏四十度的天气。
阪本龙马(Ryoma Sakamoto)则是荷兰所酸的「明治维新十二人组」啤酒中的一种,也是最受欢迎的。它也是美式啤酒,颜色淡黄,商标上还有阪本龙马的肖像。这令人想起荷兰人和明治维新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荷兰人十七世纪就到了九州岛,并在长崎建立了他们的地盘。当时他们的天文地理、枪炮制造和御马术都比日本人先进得多,日本人称之为「商学」,诚惶诚恐的向他们移樽就教。「明治维新」发生在十九世纪末,有许多的理念便植根于「兰学」,而九州岛人因长期与西洋接触,思想前进,也成为明治维新的主力。
阪本龙马便是当时长崎的一名浪人,他力主「讨幕」,主张废除德川幕府,还政于明治天皇,而在三十出头就被幕府所暗杀了。如今在长崎的葛罗夫园(Glover Garden,当时某英国富商的住所),仍可看到他的塑像。
当时英国人最讨厌幕府,阪本龙马常在这儿和葛罗夫先生商量「讨幕」大计,没想到他的大名现在却变成了某种荷兰啤酒的名字,他如地下有知,恐怕会哭笑不得吧!
所以荷兰人一方面把炸马铃薯饼(croquette)和戈答奶酪(Gouda)传到了日本,一方面也把日本的名人介绍到荷兰,并做为啤酒品牌,最能达到永志不忘的效果。我觉得这一点颇富于创造力呢!
荷兰人酿造啤酒的历史很早,远在十七世纪初,他们已在全美国遍设「西印度公司」,并在纽约的曼哈顿岛成立第一家啤酒酿造厂。演变至今,荷兰早成啤酒大国。
唐鲁孙先生在〈啤酒哜啜谭〉一文中,曾论及为何台湾啤酒的质量总无法在世界上占一席之地,他认为主要还是天气的缘故。酿啤酒的原料大麦和啤酒花,都喜欢寒冷的气候,其中又以欧洲所产的质量最佳,所酿的啤酒也味冠全球。台湾的气候炎热潮湿,无法种植这两样原料,如今仍需仰赖进口,所以不但啤酒的品牌就只有一百零一种的「台湾啤酒」,滋味也平淡无奇,诚属知味之谈。
我觉得这造成台湾人对啤酒知识的普遍缺乏,而藉出国旅游遍尝各国风味啤酒,正可弥补这一方面的缺憾。几乎每个欧洲国家都有啤酒节,最出名的当然是德国的Oktoberfest,而荷兰的啤酒节Bokbier定于每年十一月的第一或第二个礼拜在阿姆斯特丹举行,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的节庆之一。
台湾客如躬逢其盛,一定要把握机会痛饮一番,才不枉花钱到荷兰一游。喝时再配点荷兰特产的戈答或艾登奶酪(Edam),也就更能贪图这个郁金香国度的风情了!


The_Bubble_Project.jpgJi Lee制作了1万5千张泡泡贴纸(如上图),贴在纽约市各处的广告人物身旁。假以时日过路人在里头留下各种创意对白后,他再回到这些地点(1万5千个点耶,真难想象)去拍照留念。这就是泡泡计划(The Bubble Project)。不过泡泡计划不是只为了好玩而已,网站上的「宣言」(Menifesto)告诉我们,这些泡泡其实是针对公共场所里面泛滥的商业广告进行的反击行动。

有了这些泡泡,人们不再被迫单向接受这些广告讯息,而有机会做出响应。你可以利用泡泡和广告的产品对话、和产品的公司对话、和路过的人对话、和空间对话,或者你甚么也不想,净说些废话都可以。

因为这些泡泡便是为了带来更多自由而存在。

如果你也想在自己所处的城市里面进行这个泡泡计划,网站上面也有泡泡的范本可以下载打印,然后你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寄给Ji Lee。不过在商业广告上面贴这些泡泡,在大部分的国家应该都是不合法的,如果你被罚钱或是逮捕,Ji Lee可帮不上忙。

这些照片集结成册后,将在2006年春天发行。


ms_strong_1.jpg无论Web 2.0的定义到底是啥,还是只是个泡沫名词,基本上就是泛指199x年时代Web服务的进化版,透过网页技术提升使用者经验的质量,或是加入了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ing)的概念以使用者对使用者(C2C)的相互协助分享信息来大量累积有用信息。一般来说,Google似乎等同于Web 2.0这个新名词/概念,日前也宣布与Open Office合作推出在线版的文书排版服务,微软这十年来靠着Office系列软件也赚了不少钱,今天却宣布了即将推出Office Live在线版的Office服务,并且强调在线版不是要取代而是延伸现有软件。同时微软也推出了Windows Live,整合了电子邮件、实时讯息(该不会是Web-based版的MSN吧)、搜寻以及RSS订阅等功能,接口看起来相当简洁也很不「微软」,跟前几个月推出的实验版Start.com长的很像,都是AJAX化的架构,纯网页界面也能够拖拉(drag-and-drop)喔,并且微软将会提供开放式的链接库(Open API)供应用程序开发者整合推出多样化的在线服务。
ms_strong_2.jpg比尔盖兹希望藉由推出这类型的在线网络服务,将微软提升到下一个阶段。这些服务未来会以两种模式推广,一种是付费且无广告,另一种是免费但加入了一些广告。